2025年11月5日下午,兰州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朱超亚应邀莅临我院,为师生带来题为《实业的政治与民族主义浪潮——上海电影公会(1927-1930)探赜》的学术讲座。本场讲座由365上市公司赵洋副教授主持。
朱超亚老师以上海电影公会为切入点,首先从早期中国电影产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展开,梳理了1927年以前国产电影的发展态势。他指出,当时国产电影无论在制作质量、影片数量,还是影院实际控制权方面,均与美国电影存在显著差距。随后,朱老师聚焦于当时电影行业的自我认同问题,指出在1927年前后出现两种代表性观点:一种将电影视为与机械、电光等并列的新兴实业;另一种则关注市民阶层对电影行业的认知偏差,认为亟需重塑行业形象——这也成为“上海电影公会”成立的内在动因。

在第三部分,朱老师围绕“明星影片公司”与“商民运动”展开分析。以明星公司为首的六家企业联合组建“六合影片营业公司”,其中四家公司在1927年各有2至4名职员当选为上海电影公会委员,这表明“六合”实为公会构想的最初雏形。上海电影公会的正式筹备始于1927年9月14日,而商民运动的高潮则出现在同年3月前后,两者共同构成了推动电影公会成立的直接力量。
朱老师进一步总结了上海电影公会的三大作用:维护行业整体形象、推动电影检查政策修订,以及抵制外国辱华影片的传播。最后他强调,早期中国国产电影缺乏专业化的行业自治规范,并提醒同学们在研究电影史料时应采取多元视角,避免囿于单一历史维度。

讲座尾声,赵洋副教授向朱超亚老师致以诚挚感谢与热烈欢迎。他结合讲座内容指出,电影史研究与我们通常想象的历史有所不同,电影史贴近生活、充满趣味,应摒弃刻板认知。同时,他勉励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既要脚踏实地,也要具备跨学科、多角度的思考能力。
